現行規則的確是不夠完善,<BR>畢竟平花是個新項目,很多東西都會一改再改<BR>制定完善的規則當然是勢在必行<BR>但並非一朝一夕可成<BR><BR>問題在,<BR>很多規則的解釋,不該由我們片面來解釋<BR>萬一解釋與WSSA的解釋不同時,該如何處理?<BR>所以說,關於國際規則的東西,應該是爭取參與規則的制定才是<BR><BR>另外<BR>規則給的是裁判基準是觀念、是原則<BR>就像你給的運動舞規則一樣:<BR>
引用:
(五). 動作(MOVEMENT):<BR>1. 選手移動要有該舞蹈的特色。<BR>2. 選手的昇降動作、擺盪與平衡。<BR>3. 動作能控制和平衡,較大的擺盪才有較好成績。<BR>4. 豐富的身體運用技巧。<BR>5. 身體速度變化多端。<BR>6. 平衡與控制的品質。<BR>7. 身體線條與優良的舞蹈技術都吸引著觀眾。<BR>8. 平衡與控制:
<BR>一般的規則都只是給一個基準與原則,<BR>而不會告訴你裁判打分的實務,<BR>不會告訴你,什麼怎樣什麼怎樣就該幾分<BR><BR>就像音樂比賽規則會告訴你,台風XX%、音色OO%、技巧.....<BR>但會告訴你怎樣的台風有幾分,怎麼的音色有幾分嗎?<BR><BR>基本上平花規則重視的東西其實寫的很清楚<BR>技術在:難度動作的多樣性、速度<BR>藝術在:身體語言、音樂配合、動作編排<BR><BR>任何一個選手只要朝著這個方向去走,就會獲得較高評價的<BR><BR>不列明太清楚的打分細則,是不希望選手有下面這種想法:<BR>「天鵝蟹好高分,我要練,<BR>SPECIAL才D級,沒屁用,不要練!.....」這一類的…<BR><BR>更不希望選手刻意迎合規則而制限了自已的發展<BR><BR>因為原則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有很多解釋空間的<BR>怎樣才叫動作流暢優美?怎樣才叫音樂配合,每個人的認定就是不一樣<BR>像費玉清的高亢是好聽的音色、難道蔡琴的低沉就難聽了嗎?<BR>若是真的列明了選手音色應高亢明亮才能得高分,下次比賽肯定人人唱歌都學費玉清那樣了!<BR>